素描的基本常识和素描的常见问题
当前位置:贝知网>知识分享>艺术百科>素描的基本常识和素描的常见问题
素描的基本常识和素描的常见问题
时间:2022-07-05 艺术百科

素描的基本常识和素描的常见问题

由木炭,铅笔,钢笔等,以线条来画出物象明暗的单色画,称作素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素描的基本常识,希望能帮到你们。

什么是素描

素描是造型艺术的一种,也是绘画基本训练的一种方式。属绘画范畴,一般泛指单色绘画,主要是用铅笔或炭笔画。一幅好的素描作品,与其他造型艺术作品一样具有观赏价值。

一般的素描在意义上讲可分为两大类,即创作素描与习作素描。创作素描是以素描的形式进行艺术创作的,或为其它艺术创作做初搞的素描作品。而习作是以训练造型能力,熟练掌握绘画技法,充分认识理解与表现一切物象能力的唯一方法。

素描的基本常识

素描的基本工具

画板,画架,(有大,中,小号)一般是用中号,画夹,素描纸(要用较厚擦不起毛的一种),铅笔,最好用中华牌绘图铅笔,幸好要用2H,HB,2B,4B,各两支,软橡皮,铅笔刀,纸卷笔,一村板刷一个。图钉一盒,交代一卷。

素描的作画姿势与握笔方法

首先画板不能挡住画者的视线看不到所画物体。要使视线能观察到所画物体的全面,才能达到整体的观察。画板与所画物体应保持同样的视角60°范围内的视角,角度不要过大。画者的眼睛被称为视点,画幅与试点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趴在画幅上画。标准的作画姿势是手臂自然伸直,使笔能够轻松的触在纸上,活动自如为佳,注意视点与画面要保持一定的角度。

素描的观察方法

正确的观察方法是整体的,有联系的观察,分析物体的可视形象,任何客观存在的形体,形象都是由各局部组成的统一体,整体形象离不开局部,局部形象又受整体的制约任何形象的整体特征,来自于物体的全貌。只有整体的观察才能准确地描绘出物体的全部特征。要从整体到局部,在从局部回到整体,要仔细的观察,细心地描绘,才能画出更加完美的艺术形象。

素描的常见问题

1、形体画得“歪”

这是由于起草不严格造成的错误。素描中物体的特点就是要“静”。每一个物体都有自己的位置和重心、对称物体的重心,在它的中心垂直线位置,垂直线画不垂直,就会使物体重心不稳,产生“歪”的错误。画“歪”的错误还有另一个原因:对称物体画得不对称。解决的办法是:起草时,左右两边要同时起草,不要等到起完一边,再起另一边。

2、画面太“空”或太”满”

这是由于构图不当造成的错误。物体太小太集中,就会造成画面的“空”;而物体太大太散,画面就会“满”,甚至有时画面会“盛不开”物体。解决的办法是:在一开始就要把整个物体的组合外形找准,按照构图的要求做好定位辅助线,在进一步深入的时候,不要轻易改动构图的定位线,否则,就会破坏构图的初衷。

3、轮廓线太“粗”

这是因为画者还没有树立起“体面”观念,不懂得物体的轮廓是由“面”的转折形成的,不懂得形体是用明暗对比出来的。解决的办法是:加强观察感受,排除非素描习惯的干扰,将“粗线”的一侧向暗部或背景过渡。

4、轮廓线过“虚”

这是因为画者错误地认为:越是立体的物体,它的轮廓越虚;越是后面的物体,它的形体越虚。解决的办法是:依靠观察,依靠感受,了解视觉的“双眼视差”现象,学习造型的“线面”转换关系,不受 “主观”影响,客观地表现对象。

5、透视面过“大”

初学者常常把物体的侧面画大,这是因为他们对视觉透视缩变现象理解的少,主观地认为,原来“那个面”没有那么小,没有完全按照客观观察的结果去画。这说明,生活中的习惯还影响着画者。纠正的方法是:认真学习透视规律,严格掌握比例关系,客观地表现对象。

6、画面太“灰”

灰的直接原因是物体亮部画重了,这是由于明暗对比观察不足造成的,应该在调整时加重明暗交界线,提高亮部的明度。

7、画面太“碎”、太“平”、太“板”

造成这三种错误的主要原因是,表现物体主次不清。其中“碎”的原因是,物体刻画的部分太多、太强。“平”的原因是物体刻画不充分。“板”的原因是,物体刻画缺少变化。以上这些错误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整体观察,整体表现,主次技术掌握不够。解决的办法是:在素描步骤的熟悉造型阶段,就应该综合整理出静物的整体印象,找到静物的主次部分,在刻画中严格按整体和主次的要求进行,并及时作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