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伦》改写
今天,汪伦写了一封信给李白,李白被信里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住了。于是马上乘舟到汪伦家去了,到了那儿以后,李白大跌眼镜。
当李白转身要走,汪伦立刻说:“来都来了,住几天吧!”李白无奈之下只好答应了。第三天早上,李白收拾好行李就上船了。船开了没多远,便听见一阵歌声从远方传来。他转头一看是汪伦在唱一首送别曲来送自己。
这才想起这三天来,都是汪伦陪着他饮酒、赏月、谈心。于是,李白热泪盈眶,他看了看周边的景色,不禁感叹道:“这些桃花可真美啊!桃花瓣飘落在潭水上也好美,还有那深不见底的潭水映出了人的影子。”他看着这一番景象,嘴里说道:“桃花虽美,潭水虽清,但这些跟比比不上汪伦送别我的心情啊!”说完李白便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孟浩然之广陵》改写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繁花似锦,美丽极了!
可是,李白和他的好朋友孟浩然却很难过,因为他们马上就要分别了。他俩面对面坐在酒桌旁,李白先生往自己的酒杯里倒满酒,缓缓举起。对孟浩然说道:“不知浩然兄前去扬州,何时才能回来?”说完便一饮而尽。孟浩然沉默了,过了好一会儿才从悲伤中缓过神来,哽咽着说:“贤弟,你放心,我在扬州不会有事的,你也要多保重啊!”李白垂下头,看着空空如也的酒杯。此刻,他脑海就像酒杯一样,一片空白,留下的只有对孟浩然的不舍。
看着看着,他的眼圈红了。就在这时,船夫走过来催促道:“大人,时间不早了,我们要出发了。”孟浩然对船夫点点头,泪流满面地对李白说:“如果我从扬州回来,一定会来看你的!”一边说着一边上了船。
李白看着小船远去的影子,看着波涛汹涌的长江,便写下了这首《送孟浩然之广陵》。
《小儿垂钓》改写
早晨,一位小孩早早地起来了,他没有梳头,也没有洗脸,就出门去钓鱼了。
小孩子准备了一把长长的鱼竿,还有鱼饵。到了池塘边,他用力地一甩,然后静静地坐在那儿。他侧着身子坐在了一个长满了草的楼台上,整个人的身影都倒映在了池塘里。忽然鱼竿有了动静,小孩兴奋地拿起了鱼竿,一看是一条又大又肥的鲤鱼,接着他把钓上来的这条鲤鱼放进了鱼篓里面。然后又一连串钓了很多的鱼。过了一会儿,来了一位路人,那个路人说:“小朋友,你知道李大伯家怎么去吗?”小孩子并没有回答路人的问题,而是继续默默地钓鱼。因为他心想:我现在不能回答他的问题,要是一出声,鱼会被吓走的。钓完后,小孩子回答了路人,给他指明了道路。路人连忙感谢他,说到:“谢谢你。”
最后他背了满满一篓鱼,满载而归地回家了。
诗人看到这画面,就写下了一首诗: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儿垂钓》改写
一天早上,9岁的童子跳下床,拿好他昨夜准备的渔具,连头都没梳,就去钓鱼了。
童子来到一个岸边停下了脚步,心想:这里有几个小圆晕,一定是小鱼在呼吸。就侧着身坐在岸边的莓苔上,草高高的,把他红艳艳的衣服全都遮掩住了,只露出一个可爱的小脑袋儿。
童子把鱼饵放在鱼钩上,轻轻一甩就把鱼钩放到了水里。他目不转睛地看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头看到童子便问:“请问张老师家怎么走?”童子听到马上摆摆手,又比了个“嘘”的动作,就怕吓到鱼儿。这·时,鱼钩摆动了几下,童子马上往上一提,一条又大又胖的大鲤鱼出现了。
童子把鱼放好,高高兴兴地带着老头去章老师家里了。还把鱼拿回家,烧得又香又好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