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托起强国梦征文优秀5篇
当前位置:贝知网>作文>初中作文>科技托起强国梦征文优秀5篇
科技托起强国梦征文优秀5篇
时间:2023-03-09 初中作文

科技托起强国梦征文优秀5篇

科技托起强国梦征文第1篇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关于自己未来的梦,而这个梦也正是少年们为之努力与奋斗的目标。我的梦是科技梦。

巍巍中华,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也有着无数令中华儿女为之骄傲的科技成果。那一串串的科技之光在全世界的各个角落熠熠发光。

古代中国——科学技术成就辉煌

中国的四大发明在古时候就已经举世闻名,为当时人类提供了不少便利。西汉时期,中国人发明了造纸术,公元105年左右中国科学家蔡伦又改进了造纸技术,从而使造纸技术在中国迅速推广开来。到唐朝,中国科学家发明了火药,并在公元9世纪首次将其用于战争之中。在11世纪中期的宋朝,中国科学家发明的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指南针与火药的出现,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发明,把中国引向了世界科技的巅峰,使中国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让当时中国的商业更加繁荣。著名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认为,中国“在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如今中华——科教兴国面向未来

虽然中国的科技在明清两代时因皇帝的愚昧,闭关锁国发展而停滞不前,在__时因“__”的压迫而严重受阻,但这都是过去,如今,中国的科技发展与欧洲其他国家的距离正在逐渐缩短1959年,地质学家李四光等人提出了“陆相生油”理论,打破了西方学者的“中国贫油”说;1960年,物理学家王淦昌等人发现反西格玛负超子;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1965年,生物学家们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1966年,中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成功;1970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70年代初期,数学家陈景润完成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向着解决哥德巴赫猜想迈进了一大步。

“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中国的科技掌握在我们这群少年身上,中国的未来也由我们这群少年创造。少时的我只知道幻想未来,幻想自己可以去创造科技,创造奇迹。而现在的我懂得把幻想付诸于行动,虽然我知道在追寻科技之路上肯定会布满荆棘,充满艰辛与困苦,但是我不怕,只要我心中充满信念,我的梦就一定会实现。

科技托起强国梦征文第2篇

“两弹一星精神永放光芒。“两弹一星”参加的人有钱学森、邓家先、王淦昌、于敏等,就是他们中杰出代表。“两弹”指的是原子弹、氢弹,“一星”指的是卫星。

我国背歇有在质炎瘦苗研发生产的拓华荒者——顾方舟。这位腐毒学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新医学院原院校长被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但更多人愿意称他为“糖丸爷爷”,因为他用一粒粒糖机丸护转了几代中国人的健康成长。

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种种精神被代代传承,将会生生不息,不断谋生出新的光彩,当一种信仰被代代坚持,就会历久弥新,不断释放出新的活力,这种传承,这种坚持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为之努力,为之拼搏,为之奋斗。

科学家的说完了,再来说说农村吧!在我的家乡,特产很多很多。从前,干茶叶每公斤12元,为么这么便宜呢?是因为当时路不通,个个人家自已制茶。因为工艺的火候技术欠缺,成品茶叶价格上不去。现在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鲜茶叶都翻了几倍,几十倍,甚至上千倍。原来不是很便宜吗?现在怎么变得那么贵呢?你们肯定会问这个问题的,因为2020年科技发达,农民知识丰富了,产业统一化了。特别是现代制茶机器的引进,现代化制茶工艺的引进,茶叶的价格大变样了。

我们一起来穿越时间隧道,来看看20年后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来慢慢诉说。

20年后的中国,科技发达了,空气污染也减少了,人们也不乱人垃圾了,地球环保起来,污染减少了。

20年后,祖国的房子的样子就很奇怪。外表看上去跟原来的房子差不多。可是,你知道吗?其实,这里暗藏着玄机。它有一个摇控器,上面有红、蓝、白三种颜色,可以把房子变成陆、空、水三种形态。从此,游玩世界的交通工具,好吃的食品,好玩的玩具,应有尽有,也不是不可能的了。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胜于欧州,则国家胜于欧州。这句话一点也没错。还有这样一句话:20世纪70年代以前看欧美,70年代看日本,21世纪则要看中国。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强大,中国农民要过上好生活,心须要有超强的科技才行。

科技托起强国梦征文第3篇

科技创新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处,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科技创新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高效的实用工具,比如手机。现在人们手上几乎都有一部手机,有了它,你可以随时随地购物订票理财。肚子饿了,你可以先在手机上下单,再到饭店现场提取,或直接外卖送到家。有了手机,你可以轻松出门,约车导航订酒店都很简单,你还可以把手机当成手电筒钟表日历字典天气预报,等等。手机的功能真是太强大了!因为移动支付不带钱,只需要带个手机就好,而大家又个个手机不离手,小偷都快失业了。当然,这都归功于科技的发达。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学习也得到了帮助。现在的学习软件可多了,有得到语文(英语)100分云课堂多看阅读……通过这些软件,我们可以看到听到学到各种有益的知识,让学习有更快速的提升。

除了学习,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科技的助力。比如,云服务,可以帮人们整理查看保管文件资料数据照片云笔记……

人们的社交也方便多了,以前你只能打电话发信息,如果出国了还要花好多的钱,可现在,只要有网络,都可以通过QQ微信等工具免费聊天。

现在的科技让生活变得这么美好,那未来呢?

我想未来的城市一定非常环保。汽车都用了新材料,不是汽油汽车,而是用石墨烯可燃冰太阳能,这样就不会有尾气排放污染空气了。垃圾分类也更好处理了,人们通过垃圾处理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把扔进去的垃圾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可以环保再利用的垃圾,通过地下通道送到工厂进行环保优化;一类是没用的垃圾,扔进处理机就会被粉碎掉,变成水排到下水道里。

未来的城市会变得更加安全,处处都有高清摄像头GPS定位人脸识别语音识别大数据分析……坏人做了坏事,很快就会被瞄准抓住了。

未来的基因技术可以让我们更加健康长寿,未来的人工智能也会越来越厉害!无人驾驶在街上畅通无阻,很多很厉害的机器人,比如阿尔法狗和阿尔法元大脑上的小度……都在为我们服务。

生活在科技这么发达的年代,未来还会更加美好!我们真幸福!

科技托起强国梦征文第4篇

时至今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扑面而来,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立足新时代、新形势、新征程,必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最大限度激发广大技能人才和劳动模范创新创造热情和聪明才智,加速推进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建设制造强国,必须抓住“战略机遇期”。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自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等问题依然存在,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站在百年发展新起点,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放眼全球,着眼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创新创造力度,切实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

建设制造强国,必须盯牢“风险挑战期”。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是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当前,从2022年一季度来看,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超6%,快于GDP增速;制造业占GDP比重为28。9%,比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制造业占比继续提升;从国际形势来看,受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分工格局、运行逻辑、规则体系、竞争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面临格局重塑。站在百年发展新起点,我们必须立足风险挑战,聚焦产品附加值偏低、竞争力不强等短板,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供应链的融通发展,加快推动实现中国制造由大到强的转变。

建设制造强国,必须用好“人才培养期”。人才是第一资源,加强职业教育是培养专业技能人才、打造技术工人队伍的关键,提高职业技能是促进中国制造和服务迈向中高端的基础。“十三五”期间,我国劳动者素质普遍提高,技能人才总量由1。3亿人增至2亿人,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口总量的比重仅为26%,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5000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比重为28%,但从整个就业和经济发展需求看,我国技能人才总量仍然不足。站在百年发展新起点,各地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广大技能人才和劳动模范主动适应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示范引领、带头推动建强技术工人队伍。

大国之路,匠心筑梦。奋进新征程,让我们牢记殷切嘱托,立志制造强国,全面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持续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转型升级,切实发挥技能人才业务精、能力强、点子多的优势,奋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科技托起强国梦征文第5篇

春天的花,秋天的果,没有梦想的日子太沉默。新中国成立71周年,中华民族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历程。从呀呀学艺到日渐长大,我渐渐理解了“科技进步承载着中国伟大复兴的强国梦”的战略意义。

古往今来,人类作为地球上的智慧生命,用自己的智慧与双手不断的进行着科学探索,我们的祖先在很多科技领域的发明创造,曾为人类文明进步发展做出过卓越的贡献。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就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的伟大科学技术成果,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对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人在科技方面发明了多项“第一”,并通过西北茫茫戈壁沙漠间的蜿蜒道路,南海和印度洋间的海上航线,向西方绵延传播,给欧亚大陆带去了文明的福音,使全世界都认识到他们身受来自中国的文明恩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的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所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国家发展的强大原动力,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有力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一代代科技工作者接继续奋斗,不懈努力,中国科技实力实现了从落后到跟跑,并跑乃至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今天的中国,科技进步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许多科技领域已经从最初的跟随,逐步赶超,的进而取得突破,占据了领先地位。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重大工程创新领域捷报频传:“天宫二号”货运飞船成功完成了与“天空一号”的自动交会对接,使用中国自主芯片制造的“神威·太湖之光”问鼎世界超级计算机冠军,“潜龙二号”四千五百米自主深潜,成功完成大西洋首潜科考任务,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太空探秘圆满完成,首颗一米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顺利完成太空十二天飞行,首颗一米分辨率雷达遥感卫星“高分三号”成功发射等等。很明显看出,我国的科技发展,已经走过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跨越,从模仿追赶到同台竞技的阶段。中国科技正在破茧成蝶,刷新着一个个中国制造的新纪录。这是何等的骄傲,这是何等的自豪!中国,是今天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国家。

科技托起强国梦。新中国成立71年来,中国科技事业走过的不平凡发展之路,充分印证了“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这一颠覆不破的真理。今天的中国已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国,正向着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少年,再享受着日益强大祖国硬币下的幸福生活的同时,在享受着日益强大祖国荫蔽慈爱的幸福生活的同时,更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起建设祖国的坚定理想。在不久的将来,接过老一辈科学家、科技工作者的科技强国接力棒,建设更加富强文明的伟大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