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颇族服饰男装介绍
我们知道苗族,回族,藏族,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景颇族呢,不同于苗族,景颇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而景颇族的服饰,在与其他少数民族的服饰也有一定的区别,景颇族人的服饰有着景颇族独有的特色,今天先让我们来看看景颇族男子的服饰有哪些民族特点吧!
景颇族有“景颇”、“载瓦”、“浪峨”、“腊期”、“布拉”等五种自称。服装的颜色以黑、白、红三色为主调,黄、绿、蓝、棕、紫等颜色作搭配色,色彩鲜艳,对比强烈、浓重、搭配和谐。传统上,景颇族的纺织材料主要用棉花、羊毛、麻等,用手捻成线,然后再织成布。用树叶子和其它天然植物原料进行加工制成染料。饰物以银器为主,其它有藤制和草编的配饰物。
景颇族人平时的装束很普通,男子与汉族人的穿着没有什么区别,男子一般着黑色对襟短衣,裤腿短而宽。只有部分老年人还穿大襟上衣和宽松肥大的裤子,留辫子缠在头顶上,裹以黑布包头,青年人大都已改为穿现代服装。
景颇族的小伙子的民族服装也很漂亮,特别是他们的头上裹着洁白的包头,在包头布的一端装饰着红色的绣球,挂在耳边格外的醒目。每个小伙子都佩戴着两件引人注目的东西:一只编织细致、装饰着小银泡、小银链的挎包,盛装酒筒、沙桔、烟草、槟榔等物,人们相见,必互递烟草,以示友好。
另外就是一把挂在腰间的长刀。一般景颇族小伙子都有两把长刀,一把是平时劳动用的,一把是在喜庆节日时作为装饰的礼刀。礼刀很贵重,银制的刀把,刀鞘上面还刻着各种花纹。佩戴长刀可以显示景颇族人英勇顽强、刚毅不屈的性格,也是男性勇敢壮美的标志。
景颇族服饰有哪些民族特点?
服装风格
景颇族的服饰风格粗犷豪放。景颇族男子常穿黑色圆领双排扣上衣,下面穿黑色短而宽的裤子,并蒙上黑布或白布头巾。头巾的两侧装饰着彩色小绒球。出门可以在肩膀上挂一条筒手帕,腰上挂一把长刀。简直就是一个身姿高远勇敢的勇士。景颇族妇女常穿黑色双排扣或左角夹克,黑红相间的裙子,腿上缠黑色布条。庆祝节日的时候,穿着最好的女装外套上镶嵌着许多大银泡,衣领上有六七个银项圈和一串钟型银链,耳朵上有一对长长的银耳环,手上有刻有图案的粗银手镯作为装饰品。散步跳舞时,银饰叮当作响,给人一种独特的魅力。
服装特点
根据现有文献记载,居住在云南的阿昌族古代服饰多为适应狩猎、游牧活动和高寒山区自然生态的服饰,即“革毡衣”、“革冠织法”。从头上的帽子到身上的衣服,猎物的皮都被用作材料。明朝以后,阿昌服饰有了新的特点。明代《云南图经·景泰书》卷五曰:“云龙州境内山川众多,即求展山川谷。”。男士顶髻饰以毛皮熊皮,顶饰以猪牙和羽毛。他的衣服里没有领袖,士兵也不离开。“这些具有明显狩猎特征的服饰构成了古代阿昌族服饰的基本特征。
服装习俗
景颇人自称“景颇”、“宰娃”、“兰格”、“拉琪”、“布拉”。服装的主色调为黑、白、红,搭配颜色以黄、绿、蓝、棕、紫为主色调,色彩鲜艳,对比强烈,搭配和谐。传统上,景颇族的纺织材料主要使用棉、毛、麻,用手拧成线,然后织成布。染料由树叶和其他天然植物材料制成。饰品以银器为主,其他配件有藤条和稻草。景颇族一般穿普通的衣服,男女没有区别。男性通常穿黑色双排扣夹克,配短而宽的裤子。只有一些老人还穿着大胸夹克和宽松的裤子,头上缠着辫子,裹着黑布。大多数年轻人已经换上了现代服装。
女性一般穿大胸外套,领口有银泡和链子,穿自织粗布长裙,颜色多为深色。大多数老年妇女穿着宽大的蓝色或黑色夹克,头发绑在头上,裹着黑色包头。
此外,喜欢用鲜花装饰是阿昌服饰的特点之一。无论男女,都喜欢在头、胸、腰、小腿等部位用鲜花或毛绒线花装饰。插花一般有红、白、黄三种。他们认为红花象征快乐,白花象征纯洁,黄花象征爱情。
特色服装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景颇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服饰,主要有筒裙、头巾、头饰等。筒裙是筒裙,是许多少数民族的一种民族服饰。一般来说,筒裙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未缝合的裙,穿在下半身周围,接口在左、右或前,上口可以收拢或打结。景颇族人称之为裹裙,景颇族女性穿得比较多;另一种是缝制的裙子,穿上后可以束腰。景颇族的筒裙多以大红色为主,用黄、黑、白、蓝、绿四种棉、毛编织成大大小小的几何图案,以菱形为主。它们精致而独特。景颇族喜欢戴白、黑、蓝三种颜色的头巾,头巾两端装饰有红、黄三种颜色的小绒球。
头帕是指覆盖在头顶的一小块手帕,通常是长方形的,前半部分覆盖在头顶,用辫子或绳子绑着,后半部分挂在脑后。景颇族妇女经常使用头饰。景颇族女孩的头饰是红色的棉毛,大致呈方形,中间织有黄、绿、白、紫等垂直条纹,色彩斑斓。头套两端用黑布或线连接,使其呈圆柱形,覆盖头顶和后脑勺,脱戴非常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