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有哪几种?汉服文化介绍
当前位置:贝知网>知识分享>服装设计>汉服有哪几种?汉服文化介绍
汉服有哪几种?汉服文化介绍
时间:2022-08-11 服装设计

汉服有哪几种?汉服文化介绍

汉服有哪几种?汉服文化介绍

汉服的全程是叫做汉民族传统服饰,简称为了汉服。汉服是代表了当时文化,当地的民族的特色。那么关于汉服文化,你具体都了解多少呢?汉服具体都有哪几种,这些你都知道吗?

汉服采用幅宽二尺二寸的布帛剪裁而成,且分为领、襟、衽、衿、袂、带、韨等十个部分。取两幅相等长度的布,分别对折,作为前襟后裾,缝合后背中缝。前襟无衽即视为直领对襟衣。若再取一幅布,裁为两幅衽,缝在左右两襟上,则为斜领右衽衣。前襟后裾的中缝称为裘,即督脉、任脉、衽在任脉右侧,故称为右衽。

裾的长度分为腰中,膝上,足上。根据裾的长短,汉服有三种长度:褥、侸、深衣。袖子与襟裾的接缝称为袼,袖口称为祛。一套完整的汉服通常有三层:小衣(内衣)、中衣、大衣。

汉服从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的衣裳发展而来。古老的天子六服、王后六服、儒服、剑服位于汉服体系的中心,沿袭四千多年。冕服是汉服的根源,也最能体现”絶地天通“的华夏信仰,更是汉人千年来祭神祀祖,与天地交通的吉服。汉服的形制主要有”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上衣下裳制(上下衣分开)、”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为百官和读书人常穿的,襦裙是古代妇女喜欢的穿着。

第一种是”上衣下裳“相连在一起的深衣制。上下连裳制最典型的就是深衣。因为它上下相连,”被体深遂,“称之为深衣。包括直裾深衣、曲裾深衣、袍、直裰、长衫,这类属于长衣类。

第二种属于”上衣下裳“分开的深衣制,包括冕服、玄端等,是君主百官参加祭祀等隆重仪式的正式礼服。顾名思义就是分为上身穿和下身穿的衣物。华夏服饰自古以来,崇尚上衣下裳,并规定”衣正色,裳间色“也就是说,上衣是颜色端正而且纯一,下裳色彩交错。

第三种为”襦裙“制,主要有齐胸、齐腰、对襟等样式。其实也是上衣下裳的样式,但是这种方式没有很多的礼仪规定,一般是用于常服的。襦裙上下分裁的服制最大的反映。

汉服中左侧的衣襟与右侧的衣襟交叉于胸前的时候,就自然形成领口的交叉,所以形象的叫做交领;交领的两条直线相交于衣中线左右代表传统文化的对称学,显示出独特的中正气韵,代表做人不偏不倚。

汉服自古礼服褒衣博带、常服短衣短袖。与同时期西方的服装对比,汉服在人性方面具有不可争辩的优异性。当西方人用胸甲和裙撑束缚女性的身体发展时,宽大的汉服已经实现了放任身体随意舒展的特性。

汉服的基本特征?

汉服是中国汉族服饰的简称,汉服是一套独立系统的服饰,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那么关于汉服文化,你具体都了解多少呢?汉服有哪些基本的特征呢?

五种正色

在服饰的色彩上,汉族视青、红、皂、白、黄等五种颜色为"正色"。不同朝代也各有崇尚,一般是夏黑、商白、周赤、秦黑、汉赤,唐服色黄,旗帜赤,到了明代,定以赤色为宜。但从唐代以后,黄色曾长期被视为尊贵的颜色,往往天子权贵才能穿用。

神秘的中国术

服饰的原料,主要有麻布、丝绸、棉布、毛呢、皮革等。汉族的染织工艺,以其历史悠久、技术先进、制作精美而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享有盛誉。古代染织,特别是丝织方面,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世界上独有的。古代的染色技术也极为卓越和先进,不仅颜色种类多,色泽艳美,而且染色牢固,不易褪色,被西方人誉为神秘的"中国术"。其方法大体可分为织花、印染、刺绣、书花四大类。

由抽像到写实的衣服图案

汉族服饰的装饰纹样上,多采用动物、植物和几何纹样。图案的表现方式,大致经历了抽像、规范到写实等几个阶段。商周以前的图案,与原始的汉字一样,比较简炼、概括,抽像性强烈。周朝以后至唐宋时期,图案日趋工整,上下均衡、左右对称,纹样布局严密。明清时期,已注重于写实手法,各种动物、植物,往往被刻画得细腻、逼真、栩栩如生,仿佛直接采撷于现实生活,而未作任何加工处理,充分显示了汉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